時間:2022-09-10 12:18:43 | 瀏覽:585
收錄于話題
江南古建之花
藏著半部莆田史
莆田,自古素有“文獻名邦”“海濱鄒魯”之美稱。莆田城里有一座殿宇綿延、古樸莊嚴的建筑群——元妙觀三清殿,坐落于莆田市區內北河兼濟橋北岸。遠眺重樓,透過歷史浩渺的云煙,遙想古城的舊貌。
三清殿坐落于荔城區梅園東路北段,是福建現存最大的古代道教建筑,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昔日三清殿中5米多高的元始天尊手拈寶珠、靈寶天尊持太極圖,太上老君持扇等彩塑神像已不復存在,三清殿后檐下5間的墻面和兩廊各7間的墻面上的珍貴壁畫也隨歷史消逝。
江南古建之花
道,作為中國古代一種至高的精神追求,凡人皆以仰望。在唐朝近三百年時間里,大力扶植道教,使道教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,致使有唐一朝,全國有將近一千九百座道觀。
葛玄詩句中的“三界盡稽首,從容紫宮里”的盛景與舊時三清殿的靈秀清雅如出一轍。古代,供奉三清的廟宇,在道教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。三清殿是道教供奉最高尊神——三清祖師的殿堂。殿內奉“玉清元始天尊、上清靈寶天尊、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”,故名“三清殿”。
覆盆式蓮花柱礎
三清殿大殿原有石柱24 根,覆盆式蓮花柱礎 24 塊(現存石柱16根,其余的8根均被移位)。柱礎是中國建筑構件一種,俗稱磉盤,或柱礎石,是承受屋柱壓力的墊基石。
莆田首座道觀
唐貞觀二年(628),修建了莆田第一座道觀,后稱天慶觀,俗稱舊觀。道觀原建筑規模宏大,布局對稱嚴謹,主次分明,原總占地面積約 24畝,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、三清殿、玉皇殿(又名通明殿)、九御殿、四官殿、文昌殿,與三清殿橫向并列的東有五帝廟、東岳殿,西有五顯廟、西岳殿、文昌祠;同玉皇殿橫向并列的東有林忠烈祠,西為關帝廟和福神殿。
歷經滄桑變化,許多原來的建筑物都已毀壞,只保留了三清殿、山門、東岳殿、五帝廟、西岳殿、五顯廟、文昌祠、福神殿等,占地面積 6182 平方米。
北宋大中祥符八年(1015)重修道觀,御賜觀名“天慶觀”。宋哲宗元祜七年(1092)或八年(1093)興化知軍狄明遠捐俸新建了四官殿、文昌殿,再次重修了三清殿。
天慶觀三殿宏麗
甲于八郡
宋邑人李俊甫記載于《莆陽比事》三清殿與福州華林寺大殿、寧波保國寺大殿 , 并稱中國南方宋代三大木構建筑,被譽為“江南古建之花”。
一斗六升這種重栱承槫的扶壁栱形式漢唐以后已不多見,現僅見于漢代石闕上斗栱,但福建地區的宋式建筑中多有遺存,并沿用到明清時期,這是福建地區沿用古制的習慣作法。
宋構木建典范
梁架縱橫、柱網羅列、梁柱承重、斗拱挑檐,繁復的木構成就了宋代建筑的精髓,顯示出宋構俯仰有致的節奏感。站在三清殿里,時光仿佛凝固,一轉身就能進入宋畫的秀美古韻里,一梁一柱都帶著古意,顯得寧靜而沉穩。
三清殿的山門和大殿均為宋代所建,體現了其承上啟下的建筑風格,有等級高的唐、五代建筑文化積淀又開了宋代建筑的先河。
大殿南北兩縫縱梁平行排列,與橫梁相交,形成井字形,一起構成大殿主體梁架,這種剛性連接與斗拱的柔性連接使得三清殿千年不倒的構造原因。宋代的木構建筑一改唐代雄渾的特點,變得纖巧秀麗、注重裝飾,而位于莆田的三清殿就是宋構建筑的集大成者。
明間脊槫題記
三清殿的當心間脊木專下題有“唐貞觀二年敕建”“宋大中祥符八年重修”“明崇禎十三年歲次庚辰募緣修建”等遺留的墨跡,足見其幾經修葺。
裝飾精巧瑰麗
延展起伏的屋頂,莊重敦厚的梁柱,層層疊疊的斗拱,簡約大方的窗欞……都顯示出莆田能工巧匠對木構建筑的理解和運用。三清殿的木構建筑,塑造出了自己獨特的優美線條,在華拱、柱頭、窗欞、格扇之間詮釋出了宋代建筑的古典韻味。
在古人眼里,門窗有如天人之際的一道帷幕。在古代建筑之中,窗的種類甚多,常見形式為直欞窗,這種窗在古寺院、道觀中較為常見。三清殿兩側置有唐代樣式直欞窗,既簡單又通風,對木構梁架、殿內佛像多有益處。
絳環板線刻圖案
三清殿明間和兩次間共三間置格扇門,每間均為三開六扇,格扇門為五抹格扇,格心為直欞格心。絳環 板上的線刻圖案雖然寥寥幾筆,每間共六扇門,六個絳環板為一類主題,分別為陸生獸類,水生魚類和空中鳥類。
古為今用
延續莆田文脈香火
東岳殿和西岳殿配置在三清殿的兩旁,寬闊的拜亭、厚重的石柱,一間又一間宏大而又靜謐的殿宇,用無聲的言語述說著莆陽古城的滄桑巨變。
東岳大帝
東岳殿供奉東岳大帝,又稱泰山神,東岳泰山從戰國至漢代泰山始終是歷代皇帝的封神圣地,為五岳之首。東岳注生,主管世間生物的出生大權。
東岳殿
三清殿正殿東邊為東岳殿,面闊三間,進深三間,內柱為半浮雕盤龍石柱,皆不置柱礎,前為拜亭、三門,以兩廊連結成整體格局。
殿內仍保存著宋代龍柱,明代梁架結構,梁架上彩繪著道教圖案,是南方罕見的古建實物。東岳殿尤以突顯的精制青石柱作支撐,共有正面兩大柱,兩側兩小柱各四對,柱上陰刻楷書楹聯,從門廊柱依序正柱聯:大德曰生代天宏化,靈氣所宅惟岳降神;側柱聯:地疑齊魯陰陽界,德配乾坤廣大生。
如今,瑯瑯讀書聲依然從東岳殿里傳來,這里已被辟為莆陽書院,多年來堅持每周末開設各類公益文化講座,延續著莆田文脈香火。
西岳殿
與東岳殿相對稱的便是俗稱“西岳注死”的西岳殿,西岳殿供奉的是西岳華山君神,主殿建筑面積144平方米,脊柱為通柱,三開間,其進深卻有六步七檁,懸山頂小式建筑。
明成化十五年(1479),提學僉事周孟中,以興化府學內的“朱文公祠”,祀奉文昌帝君“非學宮所宜”,即命遷至西岳殿,懸“文昌宮”廟額,此后大批苦求功名的學子來此祭拜,香火百倍增。
近年來,西岳殿辟成了莆田棋院,置辦下古色古香的棋桌棋椅,四時開放,供市民閑時手談幾局。
如今,由莆田市文旅局打造的莆仙戲傳習所設置在西岳殿,利用三清殿“城市會客廳”的地理區位優勢,推出曲藝文化新空間。
碑林尋寶
道觀藏珍名家薈萃
開放式的碑園珍藏著宋初大文豪王禹偁撰寫的《陳仁壁墓碑》、蘇東坡的“溪山可此生”、文徵明的“薇山春意”、鄧石如的“層巖積石”、岳正的“小西湖”、彭汝楠的“古柳橋”、文天祥的“演嶼圣跡”、朱繼祚的“古白湖”、鄭樵著書立說的“夾漈淵源”和康大和的守墓石俑等各時代歷史人文筆跡和城市史跡,是半部莆田歷史縮影。
碑碣石刻遍布
撫摸著三清殿里的石柱,看著縱橫交錯的梁柱,體味著千百年里的歷史變遷。耳邊是莆仙戲中的淺吟低唱,或是莆陽書房的瑯瑯讀書聲。
圍著三清殿的一磚一瓦一石塊,都是一段道不盡的故事,三清殿和東岳殿之間的庭院,現已辟為碑園。開放式的東廂庭院,嵌豎著從全市各地收集來的碑碣石刻。一段段人文歷史觸手可及,極大豐富了天慶觀的文化內涵。
《神霄玉清萬壽宮詔》碑全國僅有三塊,一塊保存在海南省??谑形骞魞?。一塊在四川平武玉虛觀。
宋徽宗“瘦金體”真跡
三清殿內仍保存著這塊歷經九百年的《神霄玉清萬壽宮詔》碑,此碑是宋徽宗趙佶于宣和元年(1119)用瘦金體御書的一塊碑銘。趙佶崇奉道教,自稱“教主道君皇帝”,書寫后令汴京神霄宮先刻碑,即后以該碑的拓本頒賜天下摹勒立碑。該碑是《神霄玉清萬壽宮詔》碑之一,是見于金石著錄的海內現存的稀有碑刻。此碑碑文頒布天下后,有的地方還未來得及勒石立碑,金兵就已南下,第二年詔罷道學,有的雖已勒石立碑,卻毀于戰火。
《神霄玉清萬壽宮詔》碑是在趙佶37歲時所御書,筆道細瘦,有如切玉,書法水準更趨成熟。此碑一直被書家看做宋徽宗“瘦金體”的代表作,是莆田市現存的帝王書法藝術價值最高的碑刻,碑額“御筆手詔”四字為蔡京第三子蔡翛手書。碑文的左右兩側刻有細密規整的回紋裝飾圖案,在連續回紋中間還精刻栩栩如生的龍紋圖案。
《祥應廟記》碑
南宋紹興八年(1138)勒石的《祥應廟記》碑,記載了泉州商人朱紡舟往三佛齊國的經過,是研究我國宋代對外交通貿易和莆田參與聯合申報“海上絲綢之路”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實物史料。
林氏族范碑
三清殿的東側后院墻上,嵌著一幅由明代刑部尚書林俊撰文、其子林達書篆的石碑:林氏族范碑;石碑上的林氏家規祖訓,對后人無疑是個弘揚正氣的治家典范。
《宋孝宗賜陳俊卿札碑》
該碑是由南宋莆田籍名相陳俊卿手書,楊文、楊析摹鐫。其結構分三層,形制特殊,為珍貴的碑碣石刻。宋孝宗因陳俊卿壽辰而賜金器、香茶的御札刻本與陳俊卿謝表,罕見君臣札表同碑,傳遞君臣情誼。
古柳橋題刻
古柳橋位于荔城南郊外,為宋代著名抗金英雄李富(莆田涵江洋尾人)所建;時因石橋附近綠柳成蔭故有此名。數百年過去,南郊原野已無蹤跡,只留下石刻一方。
年代更迭 歲月如歌
見證了一座城的崛起與繁華
金戈鐵馬的日子里,三清殿在莆田仍然屹立不倒,重檐、梁架、碑碣述說著千年的故事。
三易道觀名稱
不同的歷史朝代,這座千年道觀也被賜予了不同的名稱。北宋大中祥符八年(1015)重修道觀,御賜觀名“ 天 慶 觀”?!?天慶”的得名,來自于宋真宗的天書之慶。真宗趙恒借天書之名,十月封禪泰山,十一月奉天書還宮,并下詔設天慶節,宋廷下令各地置天慶觀,以答謝上“天”降“書”之慶。
宋天禧元年(1017 年),真宗皇帝賜金寶牌給天慶觀。金寶牌又稱“天尊神化金寶牌”或“圣祖神化金寶牌”。牌長二寸 , 闊一寸 , 面文曰 : “玉清昭應宮成 , 天尊萬壽金寶”。
元貞元年(1295),元成宗敕額“玄妙觀”予以三清殿,“易江南諸路天慶觀為元妙觀,撤沒太祖(宋趙匡胤)神主,自是稱元妙,而天慶之名革夷?!薄靶睢倍謩t出自《老子》的“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”。
三清殿從這個時候開始又稱玄妙觀。清圣祖康熙皇帝即位(1662)后,玄妙觀為避玄燁名諱而改名“元妙觀”。清嘉慶二年(1797 )由翁遷璋重修東岳殿(包括中殿、拜亭、兩廡及三門);咸豐年間(1851 -1861 年)又一次重修福神殿;光緒年間(1875 -1908),興化府同知楊萬清又一次大修了三清殿。大清王朝二百六十年時間里,元妙觀在緩慢的農耕時光里,與莆陽城一同休養生息,成了古城中一處標志性建筑。
一次次的毀壞 一次次的重建
讓三清殿與這座千年府城的
榮辱興衰連成一體
墻壁上留存著斑駁的記憶,恢宏壯麗的壁畫早已雨打風吹去,只留下歲月在木質梁架上陳舊衰朽的印記。
歷劫后涅槃生
三清殿佇立千年,古老的礎石磚瓦守護著一座城市最樸實的文化底蘊,在有宋一朝的三百年間,元妙觀歷經重建、修建、改建,已形成了巨大的建筑規模。這座興化軍城最大的道觀尚不知曉在此后的幾百年里,戰患、匪寇、火災將為它留下了一道道傷痕。在紛亂流年中,鳳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,經過了十年的南征北戰,創建了大明王朝。明永樂五年(1407),薛道銳重修玄妙觀。從此玄妙觀在修建、毀壞、重修中延續了150多年。
明嘉靖三十五年(1556),玄妙觀道士方汝調、李志升重修玉皇殿。此后,一場曠日持久的倭亂,徹底破壞了莆田整個社會業態,無數的寺院巖庵宮廟觀殿都遭到了破壞、毀壞。
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)11 月,興化府城淪陷,倭賊攻進城內,大肆燒殺掠奪,玄妙觀也在劫難逃。
明嘉靖四十三年(1564),興化府太守重建玄妙觀山門。
明萬歷九年(1581)玉皇殿毀壞,次年鄉賢林兆恩命人勸募重建,并重修了三清殿、東岳殿、文昌殿和福殿。
在明后期一大段時間里,重建、重修玄妙觀或已形成常態化。道士陳君嚴募建玉皇殿,道士卓茂喬、陳茂端與功德主朱有開、鄭選、林廷皋募建了文昌宮、五顯廟、元帝廟。
明崇禎四年(1631)、崇禎十三年(1640)地方府、縣官員對三清殿進行維修、擴建。直至明末,玄妙觀才重新恢復了宋代天慶觀時的巍峨殿宇,燭火又點亮了三清殿的長明燈,香煙又縈繞在玄妙觀的殿宇之間。
崇德向善
根植莆田千年歷史
三清殿見證了莆田歷史的發展變遷,每一塊磚石,每一根梁柱,都滿載著興化府城的磅礴歷史,濃縮著莆田工匠的精湛技藝。
傳承莆仙文化
三清殿見證了莆田歷史的發展變遷,每一塊磚石,每一根梁柱,都滿載著興化府城的磅礴歷史,濃縮著莆田工匠的精湛技藝。
從三清殿的變化中,可以讀到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涵和發展變遷??v觀歷史,元妙觀能夠成就“甲于八閩”的古建筑群,與宋代莆田社會文化和經濟的繁榮分不開。
清代,元妙觀雖有一兩次大規模的重修,卻無多大的波浪,一些莆田士子科甲入仕后,捐年俸助修。三清殿的肇建、修建、擴建、重建,如同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象征,與這座城市的興衰有著密切的關系。
在臨海潮濕的莆田,三清殿能夠經受千年風雨侵襲、自然災害和戰火侵擾,留存至今,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。1996 年,三清殿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遠離車來車往的喧囂,三清殿在書香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靜謐、安詳。
2020 年,興化府古城歷史文化街區修復工程啟動,三清殿當仁不讓地成為這張莆田文化名片中最亮麗的一面風景。歷經滄桑歲月,幾度風云變幻,或給三清殿帶來了暴風驟雨,但三清殿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蘊,與興化府古城的歷史命運息息相關,最終在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的時代潮流中,煥發了昔日的風采。
周 邊 旅 游
隱于鬧市,甲于八閩的元妙觀屹立千年,靜觀著莆田的世事變遷和人生百態。元妙觀附近曾是繁華的觀橋地段,有興化府城隍廟、大宗伯第等歷史建筑,還有豆丸、干炸荔枝肉、豆漿炒等特色小吃。
01
食 · 豆丸
三清殿附近有家開了40多年的鹵肉、豆丸小店,招牌豆丸顆顆飽滿,外皮的 Q彈加上豆腐的軟嫩以及肉餡的香滑,在口中完美結合,混著蔥花和蒜頭油的香味,一碗下肚,回味無窮。
02
食 · 豆漿炒
“豆漿炒”就是豆漿炒米粉,是福建莆田地區傳統小吃,在莆田的大街小巷,都可以看到豆漿炒米粉的招牌。以豆漿為湯,將其燒開后,放入興化米粉,加入蔥油拌勻,融入了多重口感。
03
食 · 干炸荔枝肉
干炸荔枝肉是福州市、莆田等地的一道特色傳統名菜,屬于閩菜系,有二三百年歷史。烹調后的荔枝肉脆而不膩,外酥里嫩。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薺和切成十字花刀的豬肉,因色、形、味皆似荔枝而得名。
04
游 · 興化府城隍廟
元妙觀的西側還有一座修建于明洪武三年(1370 年)的興化府城隍廟,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為弘揚陳氏叔侄護國庇民的民族氣節,詔令褒封陳文龍為福州府城隍爺,陳瓚為興化府城隍爺,并在莆田形成了獨特的“陳瓚信仰習俗”。
05
游 · 大宗伯第
距離元妙觀不遠處,還有一座明代禮部尚書陳經邦的府第——大宗伯第。按明制建造,建成于明萬歷二十年(1592),五進五開間三廳六房,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合的木質結構,共有大小房間一百多間,號稱“百廿間大厝”。2001 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。
END
福建文旅新媒體矩陣
全福游智慧服務平臺
gh_17bcf7b3bcac
遇見福州
fztour
花樣漳州文旅之聲
zzlyj12301
海上花園 詩意廈門
visitxm
文旅寧德
ndly12301
中國綠都最氧三明
smta12301
莆田文旅
ptswhhlyj
文旅龍巖
WLLY0597
南平文旅
npwlxc
海絲泉州文旅之聲
qztour
平潭旅游
ptht61
長按ID復制搜索就能找到我們啦~
轉載來源:莆田文旅
收錄于話題 #
個
上一篇 下一篇
來源:清新福建 文旅之聲
“四會公安”微信公眾號消息,四會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(指揮部)辦公室發布通告指出,9月10日,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發現6例核酸檢測陽性人員,并對6例陽性人員居住的楓亭鎮溪南、溪北、建國、鋪頭、秀峰等五個村進行封控管理。四會市
據“揭陽發布”微信公眾號消息,2021年9月29日下午,榕城區疫情防控指揮辦值班電話接一市民來電,稱其“接到福建省莆田疾控工作人員電話,告知其為新冠病例密切接觸者”。接報后,經進一步核實,4名人員為福建省莆田市9月29日通報的一例境外返莆復
世界上只有三種鞋:真鞋、假鞋和莆田鞋,而其中最受歡迎的還屬莆田鞋。說實話,之前一直看不起那些穿莆田鞋的人,也不是因為正品清潔作祟,就是覺得穿莆田鞋很沒品。但自從因為那次手頭緊買了一雙莆田鞋,穿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沒買過正品鞋了上,只因為這3點原
來源:中國青年報“莆田鞋”有了集體商標,你買不買 “你知道莆田鞋嗎”,問到這個問題,接受采訪的年輕人給出了不同的答案。有人說,高仿鞋;有人說,便宜質量好;還有人說:“它不開膠,我知道了,買到假的了?!边@是一條名為《莆田鞋,來真的》的短視頻中
在年輕人群體中更是出現了一個這樣的現象:買耐克、阿迪的人越來越少了,卻喜歡上了“莆田鞋”,這是為什么呢。近兩年,球鞋圈并不平靜,炒鞋風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各種“天價鞋”滿天飛,目前正品鞋與莆田鞋的較量也愈發激烈。
曾經“假鞋”“高仿鞋”代名詞的“莆田鞋”,正在努力甩掉山寨標簽。紅星資本局了解到,近日,“莆田鞋圖形”集體商標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成功注冊。在“莆田鞋”的圖形商標里,一根鞋帶為主體,串起了“莆田”拼音的首字母“PT”。
撰文/張可心編輯/楊潔在不少消費者的認知中,福建莆田常常和兩樣生意掛鉤:一個是莆田系醫院,另外一個則是莆田鞋企。造鞋是莆田的支柱產業。根據莆田鞋業協會的數據,目前莆田全市共有4000多家鞋企、50萬名從業人員,產值超千億元,年產鞋1
新京報貝殼財經訊(記者 覃澈)9月1日,首款帶有莆田鞋集體商標的授權原創新品——“超火異形鞋”上線電商平臺,標志著莆田鞋業正式進入“原創品牌”時代。據公開資料顯示,該款鞋是由首批獲得“莆田鞋”集體商標之一的“超火鞋業”原創設計生產。據超火鞋
因此在網上有人戲稱,這里的假鞋,和丹陽的眼鏡、南通的床品4件套、華強北的手機,合稱中國假貨“F4”。在莆田,有一個傳說,說是國內市場上10雙假鞋里,就有9雙是從這里發貨。全球每3雙耐克鞋中,便有一雙是來自這里的仿品。
高仿和正品,首先在價格上肯定是有足夠優勢的。說實話,正品價格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。想要穿大牌,喜歡大牌的款式,錢包有限,就只能買高仿了。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買高仿。買一雙正品的錢,可以買三雙高仿了。